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祝圣 施粥
作者:|发布时间:2015-01-29|浏览:
次
以爱成粥
又是一年腊八节。
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,记忆中那挥之不去的浓浓甜香味都会在这时跳出来,告诉忙碌的人们,喝粥的日子到了。
在泰山西麓,普照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还原腊八粥所蕴含的真实味道。
品腊八粥 启智慧吉祥门
自古寺庙多有施粥者,彭城亦不例外,13座寺庙庵堂都将在腊八节那天施粥。普照寺施粥不是最多的,但他们的粥却是最具特色的。
2013年,普照寺施粥2万份。次年,普照寺将施粥的份数增加到2.3万份,仍供不应求。今年4万份。
都说普照寺的腊八粥好喝。据说,普照寺的腊八粥所有的食材必须先经过多道工序加工,必须用柴火烧制,熬制的时候需要默念佛经,出锅仍需念经加持。
“在今天少有人还会因为吃不饱饭而饥肠辘辘,但腊八施粥的意义依然存在。”普照寺住持满愿法师说。大爱和感恩,是寺院里腊八节最原始的内涵。
感恩社会,回报社会,普照寺在施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。“品腊八粥,启智慧吉祥门。”借着施粥这样一个机会,普照寺走近信众,传递吉祥,传递爱心。每年普照寺的第一碗粥都会送到泰山脚下的敬老院,这已经成为传统。
当然,普照寺如此大规模的施粥不仅为了向传统致敬。“在经济的浪潮下,教化信徒比金钱更重要。”满愿法师认为,施粥还是要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慈悲和大爱的精神。
忙碌的身影 慈悲的心
每年腊八节前夕,普照寺都要忙上很长一段时间,从人员分工到原材料的采办,都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。在日益增长的施粥数量背后,是普照寺居士和义工群体的逐渐壮大,他们承担了施粥的主要工作。
每年刚进腊月,居士和义工们都要忙活起来了。
腊月初三,采购熬粥需要的各种食材,总计2000斤。
腊月初四,居士们开始对熬制、盛放腊八粥的盆、簸箕等器具进行洗、烫、消毒。
腊月初五,将清洗、消毒的所有器皿晾晒、控干。同时,分拣、清洗食材。
腊月初六,把豆子、花生、莲子等食材煮熟备用。按比例分发,各灶台领料。开火煮粥。需要熬煮一天一夜。
腊月初八一早施粥。
“每一位居士或者义工,不管是老人还是新人,都要以感恩的心来投入到布施腊八粥的活动中来。” 程居士在普照寺熬了7年的腊八粥,她告诉新人们要听从师傅们的安排,工作要有条理。
普照寺熬粥的居士都穿着统一的服装,胸前挂着“止语”的牌子。他们说要以感恩的心将飘着香味、温馨的腊八粥传递到大家的手上,将这份慈悲的种子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。
“腊八粥不仅仅是有形之食,更是一种法食。不管是布施者,还是受施者,都非常欢喜。”梁居士这样理解施粥的过程。在一碗粥中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味,有劳动的辛苦与喜悦,也有得到的甜蜜与幸福。
大爱 腊八粥的品味之道
26日下午,家住康居小区的多位居民提前来到普照寺求粥。
“我年纪大了,吃不了多少,这么早来求腊八粥,主要是想给家里的小辈们尝尝,哪怕一人只吃一口也好,希望新年全家平平安安、身体健康。”说起为什么要这么早就过来求粥,李老太自有她的打算。
尽管普照寺的腊八粥都已经装碗了,但老人家们还是改不了老习惯,手里拎着搪瓷杯、铁饭盒甚至还有电饭煲内胆,就连高压锅都有,固有的老习惯是一方面原因,更多的是这些人都像李老太一样,怀着祈祷健康幸福,祈求吉祥如意的朴素愿望,希望把蕴藏在腊八粥里的吉祥幸福更多地带给家人。
都说寺庙里的腊八粥好喝,但是都说不出原因。
“万事万物都有感情,食物亦然。我看过你们的报纸上说,在外地的徐州人吃到了家乡的煎饼,会热泪盈眶。”满愿法师说,“当一碗看似简单、浓稠的粥经过你的嘴唇缓缓滑进腹中时,你的胃是否温暖?你的情感是否醇香?我们希望每一位喝粥的人都能感受到熬粥人融进粥里的大爱和慈悲。这种大爱和慈悲是佛粥与家里熬制腊八粥的根本区别。”
“并不是家里熬的腊八粥不香。我相信每一位母亲熬制的腊八粥都是香甜可口的。因为粥里有爱。”满愿说,“平时人们总是抱怨大米吃不出稻香,面粉没有以前的小麦味道。如果你真的在麦地、稻田里挥汗劳作一季,也许味蕾就修正了。把汗水、时间、感情和爱揉进食物中,即使它再朴素,如一碗腊八粥,那也是美味。”
几碗清水一把米,粥好不好喝,关键在于熬制者的心。急火,粥至清则无味;文火,煮沸了整个江湖。粥初沸,淡淡米香;粥变稠,香气四溢;品口粥,唇齿留香。无论是熬粥还是品粥,尘缘杂念、烦恼琐事皆随粥香烟消云散。
“粥道即是人道。在喝粥之中寻求意境,爽于口,妙于心。”满愿法师说。
普照寺
2015年元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