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描关注
微信公众号

走进寺院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- 走进寺院 - 寺院简介


在徐州城南郊泰山北麓,有一座红黄相间的寺院掩映在茂密的丛林中,晨钟暮鼓,穿越1500年历史,透视着社会的巨大变迁,它就是徐州历史悠久、久负盛名的佛教古刹——普照寺。

相传普照寺原建于梁武帝时,即公元502—549年间。据史料记载,在在东晋、南北朝刘宋至隋代时期弘扬律宗与净土,唐至宋代以禅宗与律宗为主,元、明、清至民国时期传承禅净双修,改革开放后则大力倡导发展“人间佛教”理念,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。

普照寺开山祖师详不可考,然据代代相传祖宗遗训,与魏晋《成实》元绪之渤海明彦关联,承彭城系《毗昙》《成实》高僧道登遗绪。嗣后,战乱水火相叠,祖师名录亦失载。延至清道光年间(公元1821-1850)有徐州名僧源懋在此住持;20世纪40年代僧人安禅亦曾为住持,50年代庵中一度无人。改革开放恢复宗教信仰自由,昌法法师莅任住持,圣住法师亦曾为代住持;2001年满愿法师佛学院毕业,薪火传承不辍,住持至今。

普照寺为南朝宋时伽蓝,曾多次更名,元明时期曾叫“地藏庙”、“既济庵”。《徐州府志•古迹》载:“既济庵在南门外里许”,即现在的徐州西南土城街56号,明清期间是徐州七十二庵中著名的庵堂。清朝初年因供奉秦广王、楚江王、宋帝王、五官王、阎罗天子、卞成王、泰山王、都市王、平等王、转轮王,而更名为“十王堂”。清道光六年,徐州胡张氏等信众曾捐资重修,扩建为有20多间房的标准四合院,并恢复原名为“普照寺”。日本占领徐州期间,普照寺被日本汪伪政府征用。建国后,该寺被区政府使用。时至1985年,徐州市政府将庙产归还,普照寺遂得以重焕门庭。

1997年,因徐州市博物馆扩建,普照寺迁至位于彭城文化轴线上的泰山北麓。如今,寺院虽新而承传犹古,器物虽简却底蕴深厚。历经沧桑的古碑沐浴春风,永恒见证着普照寺悠久的历史;光彩夺目的名刹欣迎朝阳,预示着有缘人未来的幸福和吉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