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|发布时间:2018-12-31|浏览: 次
1.请服从现场安排,有序排队领取腊八粥,每人限领壹份。
2.请将腊八粥带回家与家人共享,同沾福气。
3.数量有限,赠完即止。
4.因天气严寒,请注意防寒保暖。
延伸阅读
佛教与腊八节
腊八节本来是中国年末祭祀祖先和百神的传统民族节日之一。然而随着佛教广泛的传播和影响,至迟在进入宋代以后腊八节逐渐与佛教的佛成道(觉悟成佛)日会通融合,成为既是民众传统节日又是佛教的节日了。
据今两千五百多年以前,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,弃位出家,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,乃至日食一麻一麦,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。终于觉悟到: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,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,过分享乐,固然无法达到解脱;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,只是使肉体上受苦,徒增对于身的执著,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;只有舍弃苦乐二边,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。于是,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,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,走下尼连禅河,让长年清净的流水,洗去身上的垢秽。
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,一名难陀,一名波罗,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,心中甚是感动敬佩。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,忙选择肥壮的母牛,入河洗浴干净,挤取乳汁,蒸成乳糜,盛了满碗,捧到他面前,礼拜奉献。
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,发愿说:“今食饮食,得充气力,以保留智慧年寿,为度众生。”遂即服食。自此,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。一月之后,体力强健,已恢复了昔日的壮实,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,更觉得遍体清凉,光彩焕发。之后,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,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(又译菩提树)下金刚座上,端坐思维,发下誓愿:“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,宁可碎此身,终不起此座!”
如此,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,时至腊月初七。这天晚上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,示现种种禅定境界,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、现世、未来一切事情,洞见三界因果。腊月初八凌晨,明星出现天上,他豁然大悟,得无上大道,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。
从此,腊月初八,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,便成为佛教一个盛大、隆重的纪念日,腊八节即由此而来。佛教寺院将中国传统的新年、正月十五、二月十五日佛涅槃、清明、四月初八佛诞浴佛、端午、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、腊八佛成道等节日,皆定在寺院每年佛事日程之中。
“腊八”是佛教的盛大节日。寺院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,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,用香谷、 果实等煮粥供佛,称“腊八粥”。并将腊八粥赠送给信众,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