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urrent Location: Home - About - About Temple
在徐州南郊泰山北麓,有一座红黄相间的寺庙掩映在茂密的丛林中,晨钟暮鼓声中穿越1500年历史,透视着社会的巨大变迁,它就是徐州历史悠久、久富盛名的佛教名刹——普照寺。
教义法则丰富发展。相传徐州普照寺始建于梁武帝王时(即公元五百年),据史料记载,在东晋、南北朝、宋至隋代时期弘扬律宗与净土,唐至宋代时期以禅宗与律宗为主,宋、元、明、清至民国时期传承禅净双修,改革开放后则大力倡导发展“人间佛教”理念,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。
住持人员历史考究。普照寺开山祖师已远不可考,据晋、元魏《成实》记载,与彭城系《毗昙》、《成实》高僧道登有关。以后年代祖师名录形成断代局面,直到清道光年间(公元1821-1850年)有记载,为徐州名僧原懋在此住持,20世纪40年代僧人安禅为住持,50年代庵中已无僧尼。改革开放,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之后,昌法法师为住持,圣住法师曾为代住持,现任住持为满愿法师。
寺庙名称相继更替。普照寺原名既济庵,为南朝宋时伽蓝。《徐州府志●古迹》载:“既济庵在南门外里许”与奉亲庵(念佛堂)南北为伍,即现在的徐州西南土城街56号,明清期间是徐州七十二庵中著名的庵堂。
普照寺曾多次更名,元明时期曾叫“地藏庙”,清朝初年因供奉秦广王、楚江王、宋帝王、五官五、阎罗天子、卞成王、泰山王、都市王、平等王、转轮王,而更名为“十王堂”。清道光六年,徐州胡张氏等信众曾捐资重修,并扩建为有20多间房的标准四合院,并更名为“普照寺”。日本占领徐州期间,普照寺被日本汪伪政府征用。建国后,该寺被区政府使用。直到1985年,徐州市政府将普照寺交还佛教。
寺庙地址喜逢变迁。1997年,因徐州市博物馆扩建,位于徐州西南土城街56号的普照寺需要动迁,市区宗教部门积极协调,在泰山北麓划拨地块重新建设,在徐州天成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孙健铭资助下,普照寺搬迁至南郊风景秀丽的泰山北麓。
如今的寺院坐南朝北,总占地两亩半,计16670平方米。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卧佛殿、斋堂等,其中以十王殿供奉<十殿王君>(文十君)圣像,为国内最有特色的佛教寺院之一。山门由弥勒、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(壁画)殿组合一起。内以大雄宝殿为主建筑,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;左有观音大士,右有地藏菩萨。东西为鼓楼钟楼,形为亭阁式建筑。殿前有宝鼎,西厢房为卧佛殿,供佛祖涅槃玉像一尊。为缅甸极乐寺敬赠,长3.1米,高1.1米。东厢房十王殿供奉十殿阎王像;对着山门对面为曹山石亭,供有道教八仙之一的曹国舅神像。
倡导“人间佛教”理念。现今普照寺不仅能满足本地信众朝拜和佛教信仰的需要,同时也为稳定社会、净化人心、促进文化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寺院以荷担如来家业为己任,秉承“人间佛教”思想,出家人念佛参禅的同时亦不舍悲悯众生之心,先后成立了法云轩、杨枝甘露、图书室、佛教文物捐献处,创立寺院网站等组织及场所,并定期开展弘法、共修活动,为庄严国土、利乐友情、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。
担当慈善公益事业。普照寺正如其名“佛光普照”一样发扬“慈悲济世、利乐众生”的优良传统,1500余年以来一直传承着慈善事业。为发扬光大,该寺2010年在现任住持满愿的主导下,成立了普照寺“杨枝甘露慈善功德会”,依据章程开展扶贫济困、美化心灵、环保护生、义诊施药、助学救孤、祈福消灾等6项工程。该会与市福利院建立结对帮扶,定期开展捐资捐物活动。此外,寺庙举办“暖冬慰问进社区”、“中秋国庆爱心行”、“暑期结对助学”、“普照寺慈善周”等慈善利生活动,组织寺庙人员、信教群众到辖区低保户、残疾家庭、失学儿童等弱势群体中开展慰问,充分发扬佛教的积极作用,为和谐社会、维护稳定发挥优势。
爱国爱教正念正行。2009年以来,该寺积极参与市区宗教部门组织的“星级平安和谐宗教活动场所”创建活动,依据考评细则开展时事政治、宗教政策法规学习,建立例会、外出、活动、财务、消防、卫生等规章制度,规范寺庙人员着装、言行、举止,从“僧装、素食、独身”六字方针着手,严格按照丛林制度组织日常活动。杜绝任何不合国法佛律的行为,对外树立佛教优良形象的同时,对内提升僧尼内在的素质。为强化爱国爱教思想,寺庙每年均要组织寺管会人员、信教群众到淮海战役纪念碑扫墓,教育广大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,积极引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。八项创建内容受到市区宗教部门、信教群众及社会的好评,2012年底该寺被徐州市民宗局授予“五星级”“和谐寺观教堂”创建单位。在寺院管理、僧尼教育和规范传戒方面走在全市佛教前列。
举办“讲经说法”比赛。为弘传佛法,提升该寺佛教界人员的基本素质,该寺于2011年底承办了泉山区首届“讲经说法”交流活动,寺庙人员全部上台参加讲经说法交流,畅谈佛教与当今社会相适应,获得与会市佛教协会、市区宗教部门和信教群众的一致称赞。2012年,该寺又继续组织女众与其它寺庙人员竞相交流,围绕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、《善生经》等佛教经典,结合时代要求,进行契机契理的阐释。见解独特,逻辑清晰、语言生动,充满了佛教徒关心人间、普度众生的担当精神,充分展示了新时期普照寺佛教队伍的良好形象和较高素质。
深处改革开放时期徐州普照寺,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生机,无论是在地理位置、建筑种类、山林绿化、弘法利生、信众香火等方面都发生空前绝后、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如今普照寺是泉山区佛教协会所在地,引领全区佛教健康发展。正将佛教传统的教理教义与最新的现代文明成果相结合,不断丰富和发展“人间佛教”,传承佛教优良传统和文化,促进辖区精神文明、社会和谐、经济发展。